English

春季当重精神保养

2000-03-06 来源:生活时报 宗鹏林 我有话说

祖国医学认为,春天应特别重视精神保养,既要力戒暴怒,更忌情怀忧郁,要做到心胸开阔、乐观愉快。

精神保养的方法很多,但善养神者可以“恬愉”二字概之。所谓“恬愉”即指思想宁静,愉悦自得。古人很懂得“恬淡虚无”的道理。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认为养生之道在于“十二少”,即“少思、少念、少欲、少事、少语、少笑、少愁、少乐、少喜、少怒、少好、少恶行”,其核心思想是提倡“少私寡欲”、“修身养性”,这是保持清静的前提。春秋时期老子特别提出:“祸莫大于不知足……咎莫大于欲得”。历代养生家都从不同角度强调“绝私念以养其心”,“若能清心寡欲,久久行之,百病不生”。反之若“德行不克,纵服玉液金丹,未能还寿”。修身养性之所以能养生保健,是由于道德水平的提高,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,减少不愉快的纷争,有利于思想清静。少私寡欲主要是指不过分计较钱财,不追求虚名,不好色纵欲,不沉醉于美酒佳肴,不狂妄,不嫉妒别人,以避免七情过于激动而影响思想清静,这就是古人所谓的除“六害”。此外,为了内心的清静安宁,古代前贤还主张“抑目静耳”。因为耳目均为人体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渠道。目清耳静则心静神宁。“少私寡欲”是为了“精神内守,病不自生”,并不是“超尘脱世”或“无所作为”,是要人具备“心平气和”、“泰然自若”的心理素质,以达到思想宁静之目的。

人生在世,有数不清的幸福和欢乐,但也有许多忧愁与烦恼。今日世界,纷繁喧闹,节奏紧凑,人们处于紧张的精神状态中,各种“现代病”直线上升。究其原因,无一不是与紧张、烦恼有关。“恬淡虚无”,思想清静,宁心静神是精神保养的上乘良方。但人非圣贤,当不良的情态影响到宁心静神时,则不妨学着调节你的情绪,愉悦自得。怎样愉悦自得呢?一要善于自我排解。人非草木,孰能无情。漫漫人生路,令人失意、沮丧、悲伤、烦恼、愤怒的事常有之。当你处于这些不愉快的心境中时,要善于自我排解。自我排解的方法很多。有转移法:将困扰不解的情绪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。古人所谓“看花解闷,听曲水愁,胜于服药者也”即是此意;有宣泄法:找亲朋好友倾诉,或写诗作文寄情于中;有克制法:尽量以“理”制情,克制某种情态的冲动,这一条没有较高修养是难以做到的;有自慰法:找适当的理由自我安慰。二要常怀乐意。“胸怀欢畅,则长寿可期,若忧愁过多,则使人易老”。“乐观者长寿”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健身格言。三是热爱自然。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良医,具有妙手回春之术。因为人本来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,人与自然息息相关,只要投身大自然的怀抱,探奇揽胜,陶醉于壮美的景色之中,让有害于人体的郁闷、疲惫、烦恼、伤感等烟消云散,得祛病延寿之益。

因此,历代养生家认为,在这大地回春、百花齐放、山水竞美的春天,应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,踏青问柳,登高赏花,游山戏水,行歌舞风,陶冶性情,怡养心志,舒畅情怀,以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春的气息相适应,充满勃勃生机,以利春阳生发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